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通知公告>>正文
遵义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2024-04-10   审核人:

 


 

 

 

 

授权学科

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代码:030505

 

 

 

 

 

 

2024331

一、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和良好学风,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位标准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严谨自律,身心健康。

2.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和学术热点,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文献,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3.坚持正确的理论立场,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杜绝一切学术不端问题。

4.具有较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6.本学位点学位授予标准如下:(1)研究生原则上学习年限为3年,延长年限不超过一年。必须修满35学分,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和内容。(2)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和问题意识。

二、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三个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等。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着重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遵循“以文化来理解阐释医学,以医学来阐释文化”的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二)师资队伍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23人,占比65.7%,教授13人,占比37.1%,硕士生导师19人,占比54.3%,45岁以下教师23人,占比65.7%。现有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2人,贵州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1人,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5人,入选2023年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1人,实现我院在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培育上的重要突破,师资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2023年,学位点新增导师2名,进一步优化了导师队伍结构,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科学研究

学位点现有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级理想信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研团队1个,省级“学术先锋号”2个,省级“名辅导员工作室”1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有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5人,贵州省社科智库专家8人。

2023年,获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9项,省教育厅社科项目9项,其他课题7项;获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学院教师牵头的2个项目入选贵州省教育厅“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项目”;两位教师获贵州省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培育)项目立项;共发表省级期刊以上论文3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篇(CSSCI 2篇,北大中文核心4篇),出版专著1部;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四)教学科研支撑

2023年,学院获评第二批贵州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学位点建设各方面已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的国家标准,本年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力争在2024年成功获批。同时,学位点依托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三线建设”历史,全面推进“红色卫生优良传统”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基地,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助力学位点的建设,推动了学位点各研究方向的稳步发展,达到了本年度预期目标。

学位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点,依托“贵州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省十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科研团队、贵州省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学术先锋、教学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推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推动学位点高质量发展。

(五)奖助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推优评优”工作质量,学位点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严格执行推优评优程序。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在推优评优条件掌控方面,注重实际表现和学业成绩双优秀。本学年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优秀干部、校三好学生、校德育标兵等评优推优工作均有具体实施方案、结果公示和会议记录。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年度学位点制定了《研究生助教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研究生原则上必须参加学院教研室助教工作,考核结果与德育成绩挂钩。同时还设立了助管岗位,导师设有助研岗位,根据研究工作情况提供相应助研津贴。研究生奖助体系覆盖面达100%。2023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比率为27%,学位点及导师助研补贴覆盖率为100%。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在招生工作上,一是注重统一思想,强调全员参与。学位点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部署研究招生工作,从招生思路、招生机制、目标确立、宣传工作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讨;二是开展了广泛的招生工作动员和部署,充分调动教师和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助力招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在总结近几年招生工作经验及生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较早做了工作安排,由学院领导牵头,主动到相关学校积极联络,学院老师充分利用出差、会议、培训、考察等机会,扩大对外交流,广泛宣传,彰显学科团队教学与科研风貌,对吸引品学兼优的考生产生了良好效果。

本学位点招收研究生生源质量较好,录取比例合理,录取学生均具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在招生工作中承担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自主命题,命题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阅卷规范,成绩分布合理。招生复试工作有章可循,程序规范,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科学的量化评分,择优录取,复试结果进行公示,录取工作材料完整、规范。2023年报考77人,第一志愿录取11人,圆满完成了招生计划。本省本科院校考生占72.7%。生源主要来自贵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北华大学、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贵州商学院等高校。

(二)思想政治教育

本年度,学位点继续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传承红色基因,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为铸牢学生的理想信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领导班子为学生开展了系列讲座。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精髓要义,激励和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谷松岭教授为研究生作“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讲解”为主题的党史学习讲座,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增强同学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高度结合,组织研究生组建“骏马”宣讲队,由贵州省青年讲师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洋担任第一指导教师,2022级研究生姚雯竞担任队长,该宣讲队积极探索创新宣讲方式,增强宣讲效果,扩大宣讲覆盖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校园、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备受好评,通过一系列理论宣讲,入选全省青少年民族团结优秀宣讲队(遵义市唯一入选队伍),并获贵州省“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一等奖。

(三)课程教学

2023年,学位点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完成研究生的各项培养环节。本专业设置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英语”,专业必修课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等7门(详见表1),专业选修课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授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1核心课程教学和主讲教师情况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任课教师

职称

学位

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54

邢瑞娟

教授

博士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54

宋泽宇

讲师

博士

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54

谷松岭

教授

硕士

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36

陈俊

教授

硕士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36

郑宏颖

副教授

博士

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36

李娇娇

副教授

硕士

7

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36

付延功

副教授

硕士

(四)导师指导

学位点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中的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和授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严格遵照遵义医科大学颁布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要求选聘导师,2023年新增导师2名,并严格按学校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抓好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根据学校导师选拔、培训和管理等相关制度要求,学位点认真开展导师遴选工作,选拔教学科研成绩优秀的教师充实导师队伍,同时定期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未能严格履行导师职责或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者,视情况给予减少或暂停招生处理。

本年度,学位点继续围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培训会及培训讲座,将师德师风作为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等考核工作的首要条件,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首要职责。王纪鹏、陈俊教授荣获2023年遵义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王纪鹏教授被全国社科工作办评为2023年12月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沈洋副教授作为贵州省“青年讲师团”成员,指导研究生团队积极投身理论宣讲,宣传党的声音,讲好贵州故事。2023年,学位点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5次、研究生导师培训会4次,举办专题讲座10余次,以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等形式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及主题思想教育。

(五)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坚持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研究生的写作能力锻炼,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开设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专业选修课以规范和强化学生的写作,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学术讲座,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或自主申报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支持研究生“走出去”,以文参会,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和比赛。本年度,研究生受邀参加了第九届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2023年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术论坛暨第一届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年会等学术活动,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中,荣获2项三等奖。

2023年,学位点组织研究生自主开展了“书香馥郁,共读经典”系列读书分享会,以读书促交流,以分享同进步,在学生中营造了阅读经典著作,汲取思想精华,打牢专业基础,提升理论素养的良好氛围。通过多层次的学术训练活动,有效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六)学术交流

本年度,学位点成功举办了2023年贵州省思政课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汇集了省内外知名思政课教育教学专家为参训教师授课,为来自全省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思政课骨干教师共150多余人提供了内容充实、内涵深厚的培训活动;邀请《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黄旭东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唐晓勇教授等多位知名校外专家开展了系列学术讲座;学位点多名教师参加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遵义师范学院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暨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新的文化使命”学术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与来自全国26余所高校的90余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邢瑞娟教授8月应邀参加由教育部主办、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相关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主旨发言;王纪鹏教授9月应邀参加中国医科大学举办的“弘扬红医精神,培养仁心医者”研讨会暨第三届仁心医者文化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主旨发言,12月应邀参加由遵义医科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同举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研讨会”等。此外,学位点教师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8次,培训活动31次,校内外受聘讲学42人次,外出参与社科考察32人次,分批次赴遵义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赣南医学院、聊城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马院考察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院校学位点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位点建设质量,提升了本学位点在省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年度,两名研究生参加了由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第九届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所提交的论文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四名研究生通过撰写文章,受邀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举办的“2023年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术论坛暨第一届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年会”;研究生李太军跟随导师邢瑞娟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道德观及其教育重要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师生的学术生活,也增强了本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七)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严抓学位论文选题及撰写工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严格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严格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及学位论文质量抽查制度,重点从学生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预答辩、答辩等环节,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2023年,学位点初次盲审通过率为80%,贵州省学位办组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全部合格。

(八)质量保证

学位点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完成研究生的各项培养环节,认真落实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考核体现系统性、前沿性,适应研究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要求。研究生在培养期内还应完成一定量的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并通过教学能力考核。本年度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九)学风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相关要求,引导研究生更好地了解学术道德准则,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学术规范学习活动。

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中,学位点组织各年级研究生共同学习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撰写、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中对研究生予以严格检查,重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全年未发现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

(十)管理服务

学位点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细化管理工作。学院明确研究生党务工作负责人,设置研究生专兼职管理人员8名,在党务、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

本年度,学位点加强了对研究生科研学术活动的管理,充分发挥了党支部、辅导员、班委会、宣讲团及助教助管助研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研究生管理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及各年级研究生通过相关的QQ或微信工作群,加强线上和线下联系,保障研究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生满意度达到99%。此外,学位点十分重视研究生安全管理,学院领导班子和辅导员多次走访学生寝室,开展如假期安全卫生排查工作等,帮助研究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就业发展

在就业工作上,一是保证就业指导服务“不断线”,安排专职管理人员为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二是聚焦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校园招聘和校外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宽泛、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三是精准指导帮扶建档立卡家庭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针对性地做好指导、资助、信息提供及心理疏导等服务。

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2人,均已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就业率达100 %,多数就职于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在就业单位区域分布上,本省占25%,其他省市占75%。毕业生工作能力较强,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回访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

四、服务贡献

本年度,学位点继续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助力地方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积极推进成果转化,“红色卫生文化研究与宣传基地”获批贵州省教育厅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项目“红色文化弘扬基地”立项,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也提升了本学位点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位点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号召,鼓励老师结合个人的研究方向,撰写调研报告和咨政建言,为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年度,学院负责人、学位点负责人及研究生导师多次接受媒体采访,谷松岭教授在贵州红色文化建设咨政建言有突出表现,入选首批《贵州咨政》专家库成员;《贵州日报》刊发了本学位点解璇师理论文章《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逻辑》;导师沈洋入选“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理论导师和贵州省“青年讲师团”成员,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受邀为校内外各类人士开展了十余场主题理论宣讲,如受邀赴仁怀市为广大侨务工作人员、台侨界代表人士、涉侨企业负责人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等80余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所指导的研究生宣讲队——“骏马宣讲队”成为遵义市唯一一支获共青团贵州省委统战部表彰的“贵州省青少年民族团结优秀宣讲队”;学位点教师还与遵义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寻找遵义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研讨会,推进遵义市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探索。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本学位点召开了中期检查自我评估工作部署会,对中期检查自我评估工作作了总体部署,科学分工,责任到人,通过自我评估,提出当前学位点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本学科点当前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仍亟待加强,仍然缺少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科研基础仍比较薄弱,领军型人才和重大性科研成果方面仍是主要短板,社会影响力还比较有限。

第二,学术氛围及高水平学术成果仍需加强。近年来本学位点学术氛围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术成果总体数量和质量呈现快速稳步发展势头,但国家重要的学术创新活动的参与度、获得资助率以及高水平成果、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等方面,与预期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六、改进措施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增强管理队伍服务意识与综合素质,结合当前学位点发展核心任务及学科特点,加快推进奖助改革,建立好“传帮带”的工作机制,打造学生潜心向学、导师潜心向教的制度环境,为增加高质量成果的产出打造良好基础。

第二,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补充和完善学位点师资队伍,提高学术团队整体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第三,实行科研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优化教学科研环境,提升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努力获得更多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营造开放且竞争的教学科研氛围,鼓励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组建,形成标志性成果的产出机制。此外,将持续通过多渠道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体系的搭建,参与决策咨询和一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四,进一步重视全过程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科学理念的创新型人才。继续完善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师资队伍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监管,同时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保障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五,加强学术交流,优化人才培养氛围,扩大学位点影响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及研究生外出访学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学位点的建设质量,提高本学科在省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鼓励引导研究生组织学术论坛、读书交流会,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