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新闻动态>>正文
我院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联合举办“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
2024-12-31   审核人:

12月28日,由贵州师范大学主办的“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东校区隆重举行。本次国际研讨会由贵州师范大学主办,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贵州多家研究机构联合承办。来自美国北美商务出版社、老挝国立大学、河海大学、贵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贵州省委党校等单位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参会。我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邢瑞娟、副院长沈洋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余名师生参会。

2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贵州师范大学东校区GJ6101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勃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教授、贵州省教育厅思政处二级调研员姜敏分别致辞。

2015_1225_07142100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教授首先对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开幕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接着他对贵州师范大学近年来取得的相关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此后,教育厅调研员姜敏对研讨会的开幕表示了热烈祝贺,对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的主旨报告阶段,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彭国胜教授主持。会议以三位外籍教授的精彩汇报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德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结合自身研究所长展开报告。

首先是美国北美商务出版社副总裁、资深编辑田广教授的发言,他以其长期工作的国外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经验与教训,提出德育工作的展开需要各个学科和各类实践活动的共同努力和作用。因此,他期望中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兼顾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开拓既开放又自律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e1d743c1ebb1a7964528e08055885cf2

而后老挝国立大学社会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的西维莱・凯奥本塔姆教授,他不仅阐述了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还重新审视了老挝高校的思政教育现状,指出当下世界范围的高校面临的诸多内部和外部的挑战,而德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应抓住有限的机遇,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发展。

而老挝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性别研究中心的帕通·占塔维雷教授以老挝国立大学为例,探析了老挝高校的德育工作的现状,强调德育对培养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公民的至关重要性,并且提出课程融合与实践是德育的有效途径,而“三方协作”是德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传兵教授、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漆明春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杜凯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连春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新春教授,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思鹏教授、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蒙锡岗教授、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徐勤山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院长伍志燕教授以及我院邢瑞娟教授先后进行主旨发言。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邢瑞娟院长立足于我校办学宗旨和医学人才培养特点,以《妙手回春,仁心济世——谈医学院校的德育工作》为题向大会作报告,邢院长主要从入脑入心,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培养学生的崇高信仰;润物无声,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培养学生的人民观;风化于成,大力弘扬红医精神,培育妙手仁心的医学人才三个方面对德育工作实践探索进行了分享,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邢瑞娟 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5)

邢瑞娟 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3)

28日下午是分论坛研讨环节,共设三个分会场。在“分论坛一:新时代德育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院吴成玉副教授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主导范式的论争及重塑机制;罗大蒙博士汇报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程俊霖博士立足教育现代化,探讨了全纳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策略;赵汝泽博士分析了新时代学校德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出路。我院在读研究生张林玉同学汇报了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同向同行的路径。此外,吴成玉副教授还担任了本分论坛的评议人。

在“分论坛二:新时代传统德育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的研讨中,邢瑞娟副院长担任了该论坛的主持工作,我院在读研究生付琼莹同学汇报了用数字化技术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内在机制和具体路径。

在“分论坛三: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的研讨中,沈洋副院长在担任评议任务的同时,作了题为《以文化人:校史文化赋能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结合遵义医科大学德育工作实践经验探讨了校史文化融入和赋能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做法、经验和优化路径;欧庭宇博士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德育话语实践”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他重点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环节带来的风险挑战并提出了驾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过程的防范对策;我院在读研究生余志涛分享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在下午的分论坛研讨环节,各位老师与同学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们纷纷分享了各自在教学管理与学生培养过程中遭遇的难题,为交流注入了多元视角与鲜活案例。在这场知识的盛宴中,老师们借研讨契机,持续拓宽教学视野、优化育人思路;同学们也在思维碰撞里,收获知识、锻炼能力,获得了长足的成长与进步。

mmexport1735398677375mmexport1735398643224

2015_1225_07254200mmexport1735398621707

闭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彭国胜教授主持,各分论坛评议人龚春芳、陈彦、沈洋三位老师分别对各自分论坛交流情况进行综合汇报。我院邢瑞娟副院长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院长伍志燕教授对本次国际研讨会作总结。邢院长在总结本次研讨会的同时,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学校以及学院学科发展历程与前景、遵医思政教学模式等,让与会代表对我院的发展概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莅临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们以及会务组的辛勤付出表达感谢。会议在热烈反响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

此次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开启了我院与省内其他高校联合承办高端国际性研讨会的先河,是我院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的关键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与省内其他兄弟院校的合作,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做更多努力。(一审:罗大蒙;二审:沈洋:三审:邢瑞娟;撰稿:赵汝泽,图片来自会务组。)

彭

2015_1225_07261700

2015_1225_07265300

沈

邢

伍

IMG_20241228_090458[1]

6e53ee4da430337abbec3cdb1b3cb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