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肇兴侗寨考察,强调贵州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时代风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追寻领袖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3月10-11日,我院师生踏上了前往肇兴侗寨的社会实践之旅。

行前预热,夯实认知基础。为确保实践调研活动取得实效,在前往肇兴侗寨途中,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舒伯雪为大家进行“知识预热”,介绍了肇兴侗寨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及风土人情,让同学们在抵达目的地前,便对这座千年侗寨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初步认知,为此次实践调研活动拉开序幕。
对话侗寨,感受文化力量。在肇兴侗寨考察中,习近平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院师生追寻领袖足迹,来到肇兴侗寨,走到鼓楼下、深入寨子中,实地走访、侗族服饰体验馆、蜡染坊及穗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地,与当地居民、手工艺人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深刻认识到,侗寨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离不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调研中,同学们耳边不时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现场交流,感悟理论的力量。在信团鼓楼,当地民宿协会会长与师生共同一起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谆谆教导。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邢瑞娟教授与当地民宿协会会长进行交流。对话中,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切关怀,以及肇兴侗寨在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当地通过打造景区专场演出、成立侗族大歌合唱团和侗戏表演班、开发民族传统节日旅游产品等举措,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让肇兴侗寨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追寻领袖足迹,我们在肇兴侗寨见证乡村振兴的强劲律动,领略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实地探访的每一步,大家都感到收获满满、感悟至深。实践团队纷纷表示,定当以青春之我,结合学科优势、发挥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马院力量!

(撰稿:任正洁;拍摄:余志涛、任正洁;一审:王芹、罗大蒙;二审:王纪鹏;三审:邢瑞娟)